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三重逻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17  分享到:

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进行的,而历史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进程的最终决定性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并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的各项工作的标准。江泽民同志结合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指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并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结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指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始终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明确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并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的认识,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阐释人民与江山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党性原则,宣誓了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信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化,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