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文明之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27  分享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对外人文交流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之一,也是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人文基础。当前全球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等领域酝酿深刻调整,美西方逆全球化思潮有增无减,“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文明中心论”等沉渣泛起,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还是合作”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重大关切,世界文明面临方向性抉择。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一带一路”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际合作倡议,本身具有多元文明会通的基因。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多个重要外事场合强调,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营造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局面。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转折点上,把握丝绸之路文化演进历史规律,走好多元包容、融通互济、创新引领的“一带一路”文明之路,对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共建多元包容的“一带一路”文明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穿越不同地域、多种民族、多个宗教,多样性始终是丝路文化的基本特征。多元交融的丝路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明选择,为人类文明注入强劲的成长动力。作为丝路文化的回归,“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重现了世界文明交往史的价值和文明多样性的时代意义。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共建多元包容的“一带一路”文明之路,要反对任何形式的文明隔阂、歧视和不容忍,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文化包容意识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以多元开放心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各国发展模式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引导建立机制化、开放式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机制,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广泛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走深走实,以文明合力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大精神指引。

共建融通互济的“一带一路”文明之路,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一种文明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共建融通互济的“一带一路”文明之路,要摒弃“文明冲突论”的思维桎梏,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汉语、中医药、中华典籍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标识稳妥有序走出去,让共建“一带一路”在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民本、贵和、尊道、仁爱的处世之道,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具有中华文化意义的价值共识,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鉴平台,促进世界各国文明相互启迪。

共建创新引领的“一带一路”文明之路,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要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立足本土,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和定力,又面向世界,善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既要守正创新,在古人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中交流互鉴,承前启后,又要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中革故鼎新,开辟未来。走好创新引领的“一带一路”文明之路,不仅要创新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品,更要创新供给无形的精神产品,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为此,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思想理念和实践作法等国际对话与交流,引导共建国家专家学者联合开展“一带一路”研究,实现多种思想文化资源的良性互动与多元共享。要创新“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模式,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青年学生“汉语桥”夏令营等活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新闻合作联盟等机制。要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推进话语体系和理论研究,讲好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故事,为提升“一带一路”议程设置权和国际话语权创造条件,不断增添共建“一带一路”文明之路的思想动力。(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