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行动方能共创美好未来
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复苏发展,整个世界的繁荣稳定就缺乏坚实基础。不久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复苏趋势极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复苏势头也最缓慢。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9月21日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起了全球发展倡议。此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呼吁,要“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包容性,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二十国集团要坚持发展优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把发展合作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和二十国集团议程的突出位置;要坚持行动导向,推进务实合作,加大发展投入,在减贫、粮食安全、工业化、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加强合作;要坚持互利共赢,构筑伙伴关系,支持联合国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这既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期待的回应,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持久动力。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决定性因素。疫情激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全面提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新动能。二十国集团应该合力挖掘创新增长潜力,在充分参与、广泛共识基础上制定规则,为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良好生态;要共担数字时代的责任,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技术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数字鸿沟”。人为搞小圈子,甚至以意识形态划线,只会制造隔阂、增加障碍,对科技创新有百害而无一益。只有集全球之智,克共性难题,才能让创新成果蓬勃涌现、广泛应用,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也关系地球未来。国际社会必须共同行动,统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民生,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造成气候变化上的历史责任不同,发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异,应该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在减排问题上作出表率,充分照顾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困难和关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中国一直主动承担与国情相符合的国际责任,积极推进经济绿色转型,不断自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并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人类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变革动荡的世界,不变的是中国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郑重宣告:“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中外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实实在在的中国行动,必将为各国带来更多新机遇,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