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彰显城市治理民生温度
1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在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社区治理和服务情况。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了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和社区治理与服务情况,阐明城市治理的重要意义,就如何更好推动城市治理、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作出了明确部署。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都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治理说到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唯有坚持问计于民,才能提升治理的科学有效性,找到精准治理的发力点。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为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河湖长制治理、“厕所革命”……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城市治理,推出了一系列落地有声、群众叫好的扎实举措,一系列城市治理的难题得以破解,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将“人”这个最重要因素放在城市治理的中心位置。随着城市加速发展,治理就越要从精细处入手,从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起,用“绣花”般的精细治理,传递城市的“温度”。
下好“绣花”功夫,需要坚持“人民至上”,提升公众参与度。城市建设得好不好,应该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评判标准;城市治理得好不好,老百姓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履行好党和政府的责任,鼓励和支持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作机制……通过聚焦群众需求、解决民生诉求,推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相向而行,将城市打造成宜业宜居的乐园,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
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寄托着亿万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治理关乎城市形象,更关系群众生活质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城市必将带给人们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